资讯详情

贴春联的由来 贴门神这一习俗的由来

导读:春节习俗众多,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春节来临前夕要家家户户贴上春联,没有春联和门神,感觉这个年都过得不喜庆了,只有看见大红的春联贴满家里各个角落,过年的氛围油然而生。那么,贴春联的由来是什么?贴门神这一习俗的由来是什么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贴春联”的由来

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敬门神、挂年画,以此增加过年红红火火的气氛。春联,也叫对联、门对、门贴。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和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贴门神”这一习俗的由来

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服百鬼。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

班固《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杀了自己的亲哥亲弟,所以心里总是疑神疑鬼的,整夜不得安宁。为消除李世民心中的恐惧,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人披盔带甲,连续几夜就站在宫门外守护。李世民心里踏实了,便能安心地入睡。

这使李世民满心欢喜,称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说:“两位将军真是门神啊!”

随后,又找来画师给他们画像,并把画像悬挂在宫门左右。于是,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贴春联的由来,贴门神这一习俗的由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标签: 春联 由来 门神 习俗

相关资讯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