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双台风的影响是什么 双台风效应影响

导语:双台风的影响是什么?双台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气象、海洋、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社会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首先,双台风的存在会改变原有的气象格局,使得天气变得更为复杂多变。两个台风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风向、风速以及降水量的变化,使得预测难度加大,这种气象变化可能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需要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下面就去看看双台风效应影响吧!

双台风的影响是什么

双台风

长期以来双台风对台风路径的影响,得到广泛重视,有许多重要成果和结论,我们也曾经对此进行过分析和研究。双台风的定义,各家定义不完全相同,有人提出,认为在大洋上,只要相距20个纬距内同时存在两个台风(或一台一低),就定义为双台风。我们经过分析和研究作以下定义,在同一个性质的大型环流系统中,如副热带高压南侧或ITCZ系统内,同时存在两个台风,如果两个台风分别位于588线副热带高压南北两侧,则不定为双台风;双台风之间相距在20个纬距以内,相距在20个纬距以上的,不定为双台风;双台风有时是2个台风,有时是两个热带风暴,或者其中一个是台风(或热带风暴),另一个是热带低压。

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者,则定为双台风过程。为探讨双台风过程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我们选取西北太平洋上,两次比较典型的双台风过程,进行比较仔细的分析。这次双台风过程是从8月14日08时开始,当时6413(Ma-rie)台风尚处在热带低压阶段,6414(Kathy)台风已经发展比较强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50m·s-1.并已存在两天了,当时两个环流中心相距达14个纬距。据统计当双台风中心相距达12个纬距或以上时,互旋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这时台风的移动主要是流场起作用。

有一个很强的副热带高压,台风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偏北气流影响下,向西南方向移动,而6413(Marie)台风则在赤道高压北侧的西偏南气流影响下,向东北方向移动,这是第一阶段。由于双台风周围环境流场的原因,使双台风中心逐渐靠近,这个阶段,大致到16日08时结束。第二阶段,双台风的互旋阶段,大约从16日08时开始,到19日08时结束。16日08时,双台风之间的距离只有6.6纬距,这时6414(Kathy)台风北侧的副热带高压,由于本身的周期变化以及台风环流的影响,强度明显减弱,分裂成两个小高压中心,而赤道高压也同时减弱,在6414台风的东北侧,500hPa出现负变高,据前述可知,当台风东北侧500hPa出现负变高时,将导致台风移向发生右偏。

然而,实际上,不但没有右偏,台风移向反而更进一步向左偏,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认为是双台风互相呈气旋式旋转起主要作用。第三阶段,双台风的旋转合并阶段,大约从19日08时起,到合并时为止。19日08时双台风中心相距3.6纬距,两者旋转已达270度左右,与17日相比,双台风互换了位置,14号台风已位于13号台风之东了,这时双台风中心环流仍然非常清楚。

到了19日20时,13号台风环流已明显减弱,其东侧的偏南风最多只有一个纬距的范围,维持台风环流的正涡度,主要是由分量提供,台风似乎由一个对称的近似圆形的气旋性环流,变成一个狭长的东西向切变,如图3-53所示。20日02时,与台风中心相距只有一个纬距的冲绳岛,为NNE风向,东西向切变似乎也不存在了,13号台风实际上已成为14号台风向外伸的一个低槽,20日08时,13号台风环流已经完全消散了。20日14时,根据比较稠密的地面天气报告,只有一个6414(Katth)台风环流,结构比较对称,由此可见,这对双台风旋转过程,实际上是较弱的6413(Marie)台风减弱消失,而一个较强的6414(Kathy)台风继续维持的过程。然后6414台风受其周围环境流场影响,朝偏北方向移动。

1970年7010(Fran)台风和7009(Georgia)台风的双台风过程,也是这种类型,这次双台风过程是从1970年9月3日08时开始的,当时7010(Fran)台风已经形成,7009(Georgia)台风尚处在热带低压阶段,两个环流中心相距达11.6纬距,当时副热带高压很强,7009台风(当时还在热带低压阶段)东侧副热带高压明显南落,因而热带低压在东南气流引导下,迅速向西北方向移动,而7010(Fran)台风基本上是处在热带辐合区中,其北侧的偏东风和南侧的西南风都比较明显,但西南侧的西南风稍大(如3日08时700hPa马尼拉为西南风12m·s,冲绳岛为东南风10m·s-¹),因此,7010台风缓慢向东北方向移动,这个阶段大约到4日20时结束,这是第一阶段,即由于环境流场的原因,使两个台风中心逐渐靠近。

第二个阶段,即双台风的互相呈气旋式旋转阶段,大约从4日20时开始,这时两个环流都达到热带风暴强度,两者相距为6.3纬距,当时副热带高压继续稳定,强度仍然较强,7009热带风暴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及双热带风暴互相呈气旋式旋转的共同影响,移动很快,双涡旋的互旋角速度很大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5日20时。

第三阶段,是热带风暴的合并阶段,大约从5日20时开始。这时双涡旋中心相距只有3.9个纬距,但两个环流中心还是很清楚的,6日05时,仍有两个环流中心,7010热带风暴有所加强,7009热带风暴强度减弱。6日08时,据飞机探测表明,7009热带风暴中心位于24.8°N、125.8°E,但已明显消散。7009热带风暴的环流中心已经不明显了,如47927站距7009环流中心只有30~50km,而风速只有8m·s-¹,气压为993.3hPa,作为一个完整的环流中心已经不存在了。而7010热带风暴环流十分完整。6日14时,地面天气图反映只有一个完整的7010热带风暴环流,以后,在高空环境流场的作用下,7010热带风暴向WSW方向移动。

台风

据雷达探测表明,6日11时以后,也只有一个环流中心,据福建省沿海地面风场时间剖面图表明,7010热带风暴中心于9月7日20时至8日02时之间,在福建的平潭与崇武之间沿海登陆。事后再从莆田县南日岛的实况显示,该岛风向变化是NE→NW→SW。因此,可以确定对以上两对双台风(双热带风暴)的分析表明,这种类型的双涡旋活动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台风周围环境流场的特殊配置,使双涡旋逐渐靠近,看起来好像是互相吸引的过程。

第二阶段,当双涡旋中心相距在7个纬距以内时,两者发生明显的气旋式互旋,旋转角速度可达20~40度/6小时,最大达50度/6小时,两者相距越近,旋转角速度越大,在旋转过程中进一步靠近,如在本阶段中,环境引导气流仍保持较强时,有加快双涡旋的互旋作用。

第三阶段,当双涡旋中心逐渐靠近,两者相距只有2个纬距左右时,其中比较弱的一个涡旋逐渐减弱消失,剩下一个较强的涡旋中心,这时互旋作用结束,剩下的一个涡旋沿环境引导气流移动。以上两个实例,原先是专门为动力学的模拟实验提供实例,写在模拟实验之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双涡旋相互旋转吸引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其中一个旋涡的眼区由圆变扁,越拉越长,以致破裂。最后演变成流线,眼区消失,涡旋填塞消失(这与6413台风、7009热带风暴,特别是6413台风的消失过程完全一致)。

于是只剩下一个台风眼。其结果与天气学分析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我们认为以上的分析结论具有普遍性,这是双台风活动对台风路径影响一种比较典型的过程。除此外,双台风对台风路径的影响还有多种形式,一般都与双台风的位置排列有关。分析表明,当双台风是西北—东南向排列时,这时西北台和东南台均双双向西北移动,且西北台略有左折趋势,如6122和6123双台风过程就是一对比较典型的例子。当双台风呈东北一西南向排列时,情况十分复杂,如果西南台位于ITCZ内,其南侧的西南季风较强,西南台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导致东北台折向西移,如6610(Susan)、6611(Tess)双台风过程就是这种例子。

如果西南台纬度较高,其南侧的西南季风不强,则东北台将导致西南台发生打转,如7203(Rita)和7206(Tess)双台风就是这种例子,7203台风(Rita)台风过程中,曾有多个台风与其相伴,7206(Tess)台风是其中一个,当它的纬度比7203台风的纬度低或相当时,两者移向基本上是同向的,如192~212之间,先向西北,然后折西,但当2127206(Tess)台风位置高于7203(Rita)的纬度时,后者开始打转,互旋角速度逐渐加大,23日08~20时之间达12.0°/6小时~12.3°/6小时。

当双台风是南北排列时(不含两者之间500hPa有588线相隔的双台风),一般是气旋性互旋,其互旋角速度视其距离大小而定,如前面详细分析的6413、6414和7009、7010两对双台风以及6610、6611双台风过程。双台风过程中,除相互之间的影响外,同样还受到外围环境流场的影响,尤其是ITCZ及赤道高压、西南季风等系统的影响十分突出,如7303、7304双台风活动过程。因此,情况十分复杂,必须视当时现场实况进行具体分析,这里只不过给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双台风活动过程。

双台风效应影响

双台风效应是指两个距离相近的台风相互作用,导致它们绕着中心连线上的某个点做逆时针旋转的运动形式。这种效应不仅影响台风的形态、强度发展及路径,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复杂的气象现象和影响。

双台风效应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

互旋效应:当两个强度相当的台风相互靠近时,它们的互旋效应最为明显。理想情况下,当两个台风相互距离小于1500公里时,它们的外围风场趋于合并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这种互旋形式可能导致一个台风的移速加快,而另一个台风的移速减慢,甚至改变方向。

吞并现象:在双台风效应中,较弱的台风可能会被强度较强的一方支配甚至吞并。当两个台风的强度相差较大时,较弱的一方可能会被较强的一方吸引,围绕其旋转,最终可能被并入较强台风的系统中。

路径和强度变化:双台风效应会导致台风路径和强度的变化。例如,一个台风可能会对另一个台风的路径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其移动路径的不确定性增加。此外,双台风效应还可能导致风速的增强和风向的混乱,给预测和控制台风路径带来困难。

环境影响:双台风效应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灾难,包括超强风暴的形成、大规模洪水、土地滑坡和山体滑坡等。这些灾害不仅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可能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双台风效应对台风路径的预报难度有显著影响,因为这种效应可能导致台风的互旋、合并等情况,增加了预报的不确定性。因此,气象部门需要更加精确的模拟和预测,以便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标签: 台风 影响 什么 效应

相关资讯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讯